天文地理——古代中国天文与历法概述
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是十分发达的,并且具有很高的成就,其普及程度也很广泛,因此古代的农夫村妇都懂得“七月流火”、“三星在户”、“月离于毕”、“龙尾伏辰”是什么意思,但到今天却成了艰涩的古语了。
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从天象观测开始的。如《周易》所说: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”可见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,是为了了解时间的变化。历代对天象的观测,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资料,也留下了早于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古迹。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有一座测景台,据碑文所载为东周时创建,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(张遂,公元683年一727年)曾在此观测天文,改革历法。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则在古洛阳的南郊(今河南省偃师市),古名“灵台”,汉代天文学家张衡(公元78年一139年)在此领导天文学研究十余年,写成天文学专著《灵宪》,提出了“字之表无极,宙之端无限
点击展开查看全文
展开全文
APP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