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历法演进史——南北两宋篇

北宋形势图

应天历 - 北宋(963年 - 981年)

宋建隆二年(公元961年)西域鲁穆国(位于小亚细亚当时的东罗马帝国,宋代称“卢眉国”,今归属土耳其)人马依泽(921~1005)来华,历任司农少卿并判司天事、司天少监,撰《后周广顺明元历》一卷、《太一青虎甲寅经》一卷,在公元962~963年间编制新法《应天历》,时年四旬,宋太祖御制序,颁行。

《应天历》分六卷,分别为《历经》、《算经》、《五更中星历成》、《晨昏分立成》、《昼夜日出入立成》和《晷影立成》,此法在中国历法中首先引进星期制度(见《宋史》第68卷宋律历志)。其历分夜为五更,每更分五点。更以击鼓为节,点以击钟为节,更点之法自此始。

其名讳系鲁穆文字,汉译马依泽,赵匡胤遂以马授姓,并赐号渔叟,成为回族马依泽氏来华的始祖。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得到了宋太祖的赏识,旌表天文略部,授光禄大夫、右柱国兼钦天监,世袭侯爵,定居陕西泾阳,以后马氏成为关中望族。

仪天历 - 北宋(1001年 - 1023年)

太平兴国间,有上言《应天历》气候渐差,诏处讷等重加详定。六年,表上新历,诏付本监集官详定。会冬官正吴昭素、徐莹、董昭吉等各献新历,处讷所上历遂不行。诏以昭素、莹、昭吉所献新历,遣内臣沉元应集本监官属、学生参校测验,考其疏密。秋官正史端等言:“昭吉历差。昭素、莹二历以建隆癸亥以来二十四年气朔验之,颇为切准。复对验二历,唯昭素历气朔稍均,可以行用。”又诏卫尉少卿元象宗与元应等,再集明历术吴昭素、刘内真、苗守信、徐莹、王熙元、董昭吉、魏序及在监官属史端等精加详定。像宗等言:“昭素历法考验无差,可以施之永久。”遂赐号为《乾元历》。

真宗嗣位,命判司天监史序等考验前法,研核旧文,取其枢要,编为新历。至咸平四年三月,历成来上,赐号《仪天历》。

崇天历 - 北宋(1024年 - 1065年;1068年 - 1075年)

乾兴初,议改历,命司天役人张奎运算,其术以八千为日法,一千九百五十八为半分,四千二百九十九为朔,距乾兴元年壬戌,岁三千九百万六千六百五十八为积年。诏以奎补保章正。又推择学者楚衍与历官宋行古集天章阁,诏内侍金克隆监造历,至天圣元年八月成,率以一万五百九十为枢法,得九钜万数。既上奏,诏翰林学士晏殊制序而施行焉,命曰《崇天历》。历法曰演纪上元甲子,距天圣二年甲子,岁积九千七百五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。上考往古,岁减一算;下验将来,岁加一算。

明天历 - 北宋(1065年 - 1068年)

《崇天历》行之至于嘉佑之末,英宗即位,命殿中丞、判司天监周琮及司天冬官正王炳、丞王栋、主簿周应祥、周安世、马杰、灵台郎杨得言作新历,三年而成。琮言:“旧历气节加时,后天半日;五星之行差半次;日食之候差十刻。”既而司天中官正舒易简与监生石道、李遘更陈家学。于是诏翰林学士范镇、诸王府侍讲孙思恭、国子监直讲刘分文考定是非,上推《尚书》“辰弗集于房”与《春秋》之日食,参今历之所候,而易简、道、遘等所学疏阔,不可用,新书为密。遂赐名《明天历》诏翰林学士王珪序之,而琮亦为义略冠其首。

宋治平二年周琮等所造的新历。琮撰有《义略》冠于历首,说明治历源流,并评论古历的得失。因测算不甚精密,仅行三年即罢。参阅《宋史.律历志七﹑八》。

奉元历 - 北宋(1075年 - 1093年)

宋熙宁七年卫朴造。宋南渡后﹐其法已散失。清李锐据《元史.历志》﹐补算岁日朔日﹐可借以考见梗概。

卫朴(生卒年代不详,活动期公元11世纪中叶)中国北宋天文学家,数学家,平民出身。从小酷爱天文和数学,每当借到这方面的书籍,总是爱不释手,倾注全部心力去阅读。由于家境贫寒,白天只得从事劳动以维持家庭生计,晚上读书。久而久之,昏暗的油灯严重的损害了他的视力,致使卫朴在30多岁时就双目失明(与英国天文学家,反射望远镜的发明者---格雷果里有着相似的命运)。从此以占卜为生,“居北辰镇(淮安北门外夹城)神祠中”。他能“口诵乘除俱不差,其精妙不尽述”。在进行数学计算时,“布算满案,以手略抚之,人有窃取其一算者,更抚即觉。”实际上,卫朴用不同的筹码来计算二阶等差级数。卫朴对天文、历法很有研究,“三十六诸历通验者,不过得二十六,(僧)一行得二十七,朴乃得三十五,能不用算,推古今日月食。”当时使用的历法是《崇天历》,曾预报1068年7月15日将发生月食。卫朴经验算发现此历误差太大,月食不可能发生在预期的时间,他写信给朝廷负责古典天象的司天监,时至7月15日果然未发生月食。

卫朴

北宋大科学家、政治家沈括在嘉祐年间中了进士,做了沭阳县令,后朝廷派他在江浙一带考察水利、农业、差役,发现了这位通历法、“精算数”的盲人卫朴。神宗熙宁五年(1072)沈括“提举司天监”,即主国家天文台事,“招卫朴造新历,募天下,上太史占书,杂用士人,分方技科五,皆施用”。(《宋史·沈括传》)举荐卫朴“入司天监”。当时一些世袭的历官,瞧不起这位出身平贱的盲人,故意从中阻挠,沈括力排众议,让卫朴主持修订历法。经过三年的努力,《奉元历》修成。熙宁八年(1075)在全国颁布施行《奉元历》,一共行用了十八年之久。是年冬,沈括被派出使辽国。卫朴亦以“卜吉凶”的“方家”云游四海,离开“司天监”。卫朴与“水邱秀才”、“孙卖鱼者”合为“圣僧三人者,皆以异迹见称于时”

占天历 - 北宋(1103年 - 1105年)纪元历 - 北宋、南宋(1106年 - 1135年)

姚舜辅精通天象,尤长历法学。姚舜辅于宋徽宗崇宁三年(1104)编造了法历《占天历》。但因众多官家认为此法历成于私人家之手,不经考验,不可施行。姚舜辅便再次重新编造新的法历,于崇宁五年(1106)编造完成,赐名《纪元历》。并于大观元年(1107)颁用,此法历先后通行了二十一年。

姚舜辅曾经在崇宁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恒星观测的活动,其所观测获得的结果记载于《纪元历》。此次观测活动是宋朝年间最为精确的一次天文测量。其中二十八宿距度误差绝对值平均只有0?15度,唐一行的观测数据因此被其取代。

姚舜辅首创利用观测金星来定位太阳位置的方法,并首次明确提出恒星的距度始终在变化,说明各个时代的“天道”并不相同。

大明历 - 金朝(1137年 - 1181年)重修大明历 - 金、元朝(1182年 - 1280年)

宋金对峙形势图

天会五年(1127年),司天杨级造《大明历》,后来占候渐差,金世宗命司天监赵知微重修《大明历》,大定十一年(1171年)历成。赵知微重修在计算太阳运动中已经用到等间距三次差的内插法。又计算日食三限(初亏、食甚、复圆)中间已经用到的几何方法。《重修大明历》从大定二十年(1180年)开始使用一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年)被《授时历》取代为止,正好使用了100年。

1太阳年=365.24359445日(岁实)、1朔望月=29.53059273日(朔策)。一近点月=29.55460929日,一交点月=27.21222500日。

统元历 - 南宋(1136年 - 1167年)

宋高宗 绍兴 六年颁行。《宋史·律历志十四》:“侍御史 张致远 言:‘今岁正月朔日食,太史所定不验, 得一 尝谓臣言,皆有依据……愿诏 得一 改造新历。’二月丙子,诏秘书少监 朱震 ,即秘书省监视 得一 改造新历。八月历成, 震 请赐名《统元》,从之。诏翰林学士 孙近 为序,以六年颁行。”

统天历 - 南宋(1199年 - 1207年)

宋代天文仪器

杨忠辅(生卒年代不详)中国宋代天文学家。淳熙十二年(1185),为成忠郎,自造新历,时行《淳熙历》,请加修改。次年,其历验证月食有误差,被罢遣。后入太史局。约在1185---1206年任职于太史局,于宁宗庆元五年(公元1199年)作《统天历》。在该历中使用了有史以来最精确的回归年长度---365.2425日,这个长度,不仅取代了在中国使用了长达七百年之解放前的,祖冲之测量的回归长度---365.2428日,而这个数值正是400年后(1582)欧洲格里历---也就是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历中所采用的回归年数值。

北宋

应天历

王处讷

960年-980年


乾元历

吴昭素

981年-1000年


仪天历

史序

1001年-1023年


崇天历

宋行古

1024年-1063年


明天历

周琮

1064年-1073年


奉元历

卫朴

1074年-1091年


观天历

皇后卿

1092年-1102年


占天历

姚舜辅

1103年-1105年


纪元历

姚舜辅

1106年-1126年

大明历

杨级

1127年-1179年


重修大明历

赵知征

1180年-1280年

南宋

统元历

陈德一

1135年-1160年


乾道历

刘孝荣

1167年-1175年


淳熙历

刘孝荣

1191年-1198年


会元历

刘孝荣

1191年-1198年


统天历

杨忠辅

1199年-1206年


开禧历

包翰元

1207年-1250年


淳佑历

李德卿

1251年-1252年


会天历

谭玉

1253年-1270年


成天历

陈鼎

1271年-1274年

展开全文 APP阅读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。 [我要投稿]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