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有60部历法,它们是在哪些朝代使用过的?

中国历法,是中国历史上由中国人的先民们创造出来的。

中国的史籍中有这样的记载:帝尧命令羲氏、和氏,遵循上天的意旨,根据日月的出没、星辰的位次,制定历法,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。另外命令羲仲,住在郁夷,那个地方叫旸(yáng,阳)谷,恭敬地迎接日出,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。

【图片:旸谷】


相关史籍还说:春分日,白昼与黑夜一样长,朱雀七宿(xiù,秀)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,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。这时候,民众分散劳作,鸟兽生育交尾。

【图片:朱雀七宿天象图】


史籍记载也有这样内容:帝尧又命令羲叔,住在南交,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,谨慎地干好。夏至日,白昼最长,苍龙七宿中的心宿(又称大火)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,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。这时候,民众就居高处,鸟兽毛羽稀疏。

【图片:苍龙七宿天象图】


史籍记载继续说:又命令和仲,居住在西土,那地方叫做昧谷,恭敬地送太阳落下,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。秋分日,黑夜与白昼一样长,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,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。这时候,民众移居平地,鸟兽再生新毛。

【图片:玄武七宿天象图】


又命令和叔,住在北方,那地方叫做幽都,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。冬至日,白昼最短,白虎七宿中的昴(mǎo,卯)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,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。这时候,民众进屋取暖,鸟兽长满细毛。

【图片:白虎七宿天象图】


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,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。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,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……这些记载见于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,其中的内容录制了中国先民创造历法的某些过程和细节。

中国先民观察天象,其中任务之一是制定历法。

所以说,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。

一个民族的历法的出现,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深远影响。

【图片:24节气】


那么问题来了:中国人到底创造了多少部正统历法呢?

简单的回答:大约60部。

其中,最早的6部,多少带有一些传说性质。

或者说在传说和史籍中辗转记录下来的。

它们是:

1黄帝历

2夏历

3殷历

4周历

5鲁历

6颛顼历

黄帝历传说是黄帝使用过的历法。夏历是中国夏王朝使用过的。殷历当然就是商朝使用过的历法了。到了周朝使用的是周历。鲁历是春秋战国时候孔子所在的鲁国使用过的历法。颛顼历,后人认为是秦朝使用过的历法。

【图片:黄帝图】


它们被称之为:古六历。

古六历之间重要区别之一是在什么时候过年(岁首)。夏历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过年。商朝是农历的十二月初一过年。周朝是农历的冬至日过年。秦朝使用的颛顼历,跟周历在过年(岁首)一致,它应该是从周历演变而来。在汉朝的最初,即西汉前几朝(汉高祖刘邦、汉惠帝刘盈、汉高后吕雉、汉文帝刘恒、汉景帝刘启)使用的是岁首过年的周历。到了汉武帝,即在公元前104年的那一年(汉武帝太初元年),颁布了新的历法。

【图片:汉武帝时代】


后来的朝代的皇帝们,大致的就开始使用各自朝代的历法了。

于是,中国的历法使用的线索在历史上就比较的清晰和详细了:

7太初历(以汉武帝那一年的年号作为历法名称)。

——汉武帝以降,即公元前104年到公元84年(东汉章帝元和元年)使用此历法。

8三统历。

——王莽篡权之后,颁布的新朝历法。很快被废黜。

9四分历。

——刘秀东汉使用的历法(85- 220年)。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代,魏吴蜀三国开始时使用了此历法。三国使用的年份是:(1)曹魏(220年- 236年)、(2)东吴(222年)、(3)蜀汉(221年- 263年)。很快,魏吴改用新历法。刘备以自己正宗刘氏后人,政治上兴汉,所以坚持使用四分历,没有改用新历法。

所以此时的历法又有:

10干象历 。

——东吴废除汉朝的四分历,使用了这部新立法(223年- 280年)。

11景初历。

——曹魏废除原来的汉朝历法,使用了这部新历法。此历法是三国时期的杨伟(字世英,冯翊人。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曹爽的参军。)编制的。魏景初元年(237年)至咸熙二年(265年)实施。景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,所以叫做“景初历”。据说,曹魏之后的西晋(265-317)、东晋(317-420),以及后来的刘宋(237年- 444年)、北魏(398年- 451年)皆在标出的年代使用此历法。不过,刘宋和北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使用别的历法了。此历法已亡失。(资料参阅《晋书·律历志下》、《宋书·历志上》)。

之后,新历法又出:

12元嘉历。

——刘宋(445-479)、南齐(479-502)、南梁(502- 509年)使用此新历法。

13大明历

——南梁、南陈(510年- 589年)使用。大明历,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、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,也称“甲子元历”。在历法中,祖冲之首次引入了“岁差”的概念,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,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。历成后上表给宋孝武帝刘骏,却遭到宠臣戴法兴之流的压制和反对。祖著《历议》一文予以驳斥。祖死后十年即天监九年(公元510年)得以施行(已是南梁),后来一直使用到南陈(557-589年)达八十年之久。

【图片:祖冲之】


14三纪历

——后秦(384年- 517年)使用。

15玄始历。

——北梁(412年- 439年)、北魏(452年- 522年)使用。

16正光历

——北魏(523年- 534年)用此新历,之后的东魏(535年- 539年)、西魏(535年- 556年)、北周(556年- 565年)持续使用此历法。

17兴和历。

——东魏使用正光历后改用此新历法(540年- 550年)。

18天保历

——北齐(551年- 577年)使用此新历法。

19天和历

——北周在使用正光历之后改用此新历法(566年- 578年)

20大象历。

——北周再改此新历法(579年- 581年)。隋朝先使用此历法(581年- 583年)。

21开皇历。

——隋朝颁布此新历法使用(584年- 596年)。

22大业历

——隋朝再改用此新历法(597年- 618年)。

23皇极历(创造后没有使用)

——公元600年,皇太子杨广征召全国的历算专家,都集中在东宫,共同商议历法的事情。

刘焯(隋代天文学家,在历法中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,创立用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,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、月食的起运时刻。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。)也在皇太子这次征召的人员之内,他献上了经过几十年研究的皇极历,并且驳正张胄玄历法的错误。但是,没来得及使用。

【图片:杨广】


接下来的唐朝,使用了八部历法:

24戊寅元历- 唐朝(619年- 664年)

25麟德历 - 唐(665年- 728年)

26大衍历 - 唐(729年- 761年)

27五纪历 - 唐(762年- 783年)

28正元历 - 唐(784年- 806年)

29观象历 - 唐(807年- 821年)

30宣明历 - 唐(822年- 892年)

31崇玄历 - 唐(893年- 907年)。

——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(908年- 955年)使用了唐朝最后一部历法。

【图片:古天文仪】


32九执历

——公元721年,唐朝因旧历法不够精确,需制定新历法来替代。僧人一行编纂的《大衍历》,在海选方案中脱颖而出。公元729年,《大衍历》正式成为唐王朝钦点官方历法。这部新历法也是中国历法体系上的里程碑,被赞为唐历之冠。但《大衍历》颁布不久,就被来自名叫瞿昙譔的人控告,说新法抄袭了翻译自印度的历法《九执历》,而且还得到了“其术未尽”的评价(意思是,《大衍历》是对《九执历》的抄袭还没有到位,有错讹之处)。抄袭案的焦点《九执历》,则是由瞿昙譔之父瞿昙悉达根据梵文天文学著作《五种历数全书汇编》编译而成的。随着新历法的颁布,科学问题逐渐开始成为政治问题。唐玄宗采取了偏向新历的解决方案,下令太史令比较两本历书和天文台的记录。这样问题就从比较历法的原理变成了比较哪本历法更准确。《大衍历》由于数据更新,毫不意外胜出。瞿昙譔则被严厉惩处,被外放二十多年,758年才重回司天台。

【图片:中国独特天象推测】


33符天历

——唐德宗建中年间(780—783年)由历法家曹士蒍订立。此历法与以前历法有重大的不同,一是不用上元积年而以唐高宗显庆五年(660年)为历元,以雨水为岁首;一是把日法定为一万分,它的回归年是365又2448/10000日。这个历法在民间流行,很受欢迎,一直流传到南宋时期。由于它的改革不合官方历法的传统,所以被贬称为“小历”。《符天历》后来传入日本得到推广使用。

34调元历。

—— 后晋(939年- 943年?)、辽朝(961年? - 993年)使用。

35大明历【重复13】。

——辽(994年- 1125年)使用。

36钦天历。

——后周(956年- 960年)、北宋(960年- 963年)使用。

北宋随后使用新历法,又使用了9部历法:

37应天历- 北宋(963年- 981年)

38干元历 - 北宋(981年- 1001年)

39仪天历 - 北宋(1001年- 1023年)

40崇天历 - 北宋(1024年- 1065年;1068年- 1075年)

41明天历- 北宋(1065年- 1068年)

42奉元历 - 北宋(1075年- 1093年)

43观天历 - 北宋(1094年- 1102年)

44占天历 - 北宋(1103年- 1105年)

45纪元历 - 北宋、南宋(1106年- 1135年)


南宋接续北宋使用纪元历之后,也使用了9部历法:

46统元历 - 南宋(1136年- 1167年)

47干道历 - 南宋(1168年- 1176年)

48淳熙历 - 南宋(1177年- 1190年)

49会元历 - 南宋(1191年- 1198年)

50统天历- 南宋(1199年- 1207年)

51开禧历 -南宋(1208年- 1251年)

52淳佑历 - 南宋(1252年)

53会天历 - 南宋(1253年- 1270年)

54成天历 - 南宋(1271年- 1276年)

【图片:南宋临安城】


55大明历【重复13、35】

——金朝(1137年- 1181年)

56重修大明历

——金、元朝(1182年- 1280年)

57授时历。

——元、明朝使用(元至元十八年,1281年-1298年,1368年-1384年)

58大统历

——明朝(1385年- 1644年)使用。

【图片:明朝皇帝图】


59时宪历-

——清朝(1645年- 1723年)使用。

60癸卯元历

——清朝、中华民国(1724年- 1913年)使用。

61新法天文夏历。

——中华民国(1914年- 1928年)使用。

62紫金历(现代使用的农历)。

——中华民国、中华人民共和国(1929年- 至今)

【图片:南京紫金山天文台】


呵呵,自古以来,中国历史上竟然流传下来60部历法(减去重复的)。

真正是:不明觉厉!

我的国,历史悠久!

以上的历法只是大致的、粗线条的,其中有更多细节和变化。

显然,这60部历法,只是指的中国历史上有朝代的统治者颁布的历法。

可以将它们总的概括性的称之为——夏历。

除此外,中国历史上还有彝族太阳历、傣历、羌历、和藏历等等。


中国历法,完全可以算是一部文化“长城”,屹立在世界东方!

展开全文 APP阅读
©版权说明:本文由用户发布,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,请进行举报或反馈。 [我要投稿]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