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节日
更多 >历法文库
更多 >中国历法中的神奇数字:为何偏爱“九”和“五”?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九”和“五”两个数字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和崇高的地位。本文将从历史文化、哲学思想、宗教信仰等多个角度,深入探讨中国人对这两个数字的偏爱之源,并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。
二十四节气里隐藏的文学意境,你了解多少?
本文深入探索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学意境,通过历史典籍、诗词歌赋的解读,带领读者领略不同节气背后的文化韵味,感受古人对自然时序的细腻观察与深刻表达。
中国历法演变 宋代历法成就简介
宋代在三百余年内颁发过18种历法,其中以南宋杨忠辅制定的《统天历》最优。《统天历》还指出了回归年的长度在逐渐变化,其数值是古大今小。宋代最富有革新的历法,莫过于北宋时期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。针对这一弊端
中国历法上的春节之变:武则天登基那年过两个春节
今年正月初一,阆中会举行落下闳祭祀大典,古天文学家王笑冬将担当主祭。结果导致农事失序,灾害频频,五谷欠收,最终致使饥荒和动乱的发生,并从根本上危及当时的统治。《太初历》明确认定并恢复夏历以正月为岁首。
以人名命名的历法,万年创建历法的传说
当时国君的名字叫祖乙,他也常为天气的变幻莫测而感到苦恼。一名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祖乙,提议设天台敬天神,以求天神保佑,使天气变得有规律。万年知道后,就带着自己研制的日晷和漏壶去进见皇上,并向祖乙详细介
历史上的邢台人对中国历法的贡献
邢台人对中国历法的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,自秦代至清末,在超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,颁行时间超过二十年的历法约有二十五部,其中有五部出自邢台编者之手,占到了五分之一,中国古代历法史有四次大
趣说农历新年:为何叫“过年”?
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,象征着家庭团圆和生活美满。本文探讨了“过年”这一说法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,指出其与古人的祭祀活动、文化传承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密切相关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过年”所承载的
11条天文历法知识问答
一般而言,平均每19年中会有7次闰月,闰月通常都是在该月无中气的时候。中秋节则是订在每年的农历8月15日,经历历史流传至今,拜月、赏灯、吃月饼、阖家团圆,成为传统三大节日之一。当两次相邻的朔的日期相隔
探秘古代历法:天干地支背后的神秘故事
本文深入探讨了古代历法中的天干地支系统,揭示了这一传统计时方式背后的神秘故事和文化内涵,展现了古人在时间记录与命运探究方面的智慧与想象力。
古人如何观测星象来制定历法?
本文探讨了古人如何通过观测星象来制定历法的过程,介绍了他们使用的观测方法、工具以及对天文现象的理解,分析了这些观测如何影响历法的形成,并评价了古人在天文学和历法学方面的智慧与贡献。
古代文学中的时间趣事
古代文学作品中,时间常常成为作者笔下的趣事之源。本文通过探讨古代文学中时间的多样表述与趣味故事,揭示了时间在古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,以及古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和生活智慧。
解读古代文人的时间语言
本文通过解读古代文人的时间语言,探寻他们对时间的独特感受与表达方式,从而揭示古代文人对生命、时光、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。
他,让中国的历法至少领先了一千年
祖冲之,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、天文学家。也就是说,在十九个年头中,要有七个年头是十三个月,这种闰法一直采用了一千多年。因此,祖冲之提出了391年144闰月的新闰法。祖冲之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
中国古代的历法都有哪些?
1、黄帝历2、颛顼历3、夏历4、殷历5、周历6、鲁历7、历术甲子历8、太初历9、三统历10、四分历11、七曜术12、乾象历13、黄初历14、太和历15、景初历16、泰始历17、刘智历18、乾度历19、
你知道“黄道”是什么意思吗?
本文深入探讨了“黄道”这一天文学术语的内涵与外延,从黄道的科学定义出发,阐释了其在天文学、历法学、占星学以及文化习俗中的多重意义,展现了人类对宇宙认知的不断深化与拓展。
中国上古与夏商周的历法
1582年,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。现行的中国历法是民国期间紫金山天文台修订的。《黄帝历》也是中国最早的历法,大量历史典籍记载是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。颛顼继位之后
中国历法演变 夏代历法小知识
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,可能还稍有根据,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《尚书·尧典》所载,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员到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去观测星象,用来编制历法、预报季节,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。五月
中国夏代历法成就有哪些
虽然流传至今的史料中,与夏代有关的内容十分匮乏,但根据现存的一些史料,今人依然能够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科学方面的进展。夏代设有历法官,夏代的历法,是中国最早的历法。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
揭示中国历法二十四节气五千年的寻根
参见人身蛇尾像:鉴于三代由《尧典》对中国历法的初见,而后来的《汲冢书·时训解》又名其二十四节气。到了元代郭守敬,他又著出《授时历》,该历法推算日月星辰环绕运转之况,相比欧洲人对此研究已超过他400年。
中国古代历法演进史——南北两宋篇
遂赐名《明天历》诏翰林学士王珪序之,而琮亦为义略冠其首。宋南渡后﹐其法已散失。是年冬,沈括被派出使辽国。但因众多官家认为此法历成于私人家之手,不经考验,不可施行。此次观测活动是宋朝年间最为精确的一次天